民生改善将孕育发展新动能。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新菲律宾bg视讯官网网址应用下,宏观经济大环境变了,百姓生活小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就能拓展更大发展空间。位于北京市丰台区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5月11日电(记者 赵焱、陈威华)近年来,相隔遥远的中国好像离巴西越来越近。在里约热内卢,出行可搭乘中国生产的地铁列车,过海可乘坐中国生产的豪华渡轮;想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上中国与巴西合办的双语学校。在这里,“中国风”早已不再意味着廉价小商品,而是惠及两国民众日常生活的和煦春风。 如今里约老城区部分地铁列车的格局与北京地铁颇为相似,这些列车也是由中国制造的。此外,连通里约市中心和郊区的城铁,以及即将开通的为2016年奥运会服务的地铁4号线,使用的也是中国产列车。 据介绍,这些列车由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长客公司),目前有19列每天在里约奔跑,工作日平均载客量逾84万人次。 在里约“新城”地铁站,刚走下中国产列车的梅兰妮说:“我每天都乘坐地铁上下班,新的地铁列车比旧车舒服很多,也特别凉快。你知道,里约的天气总是很热,空调太重要了。” 长客公司生产的地铁列车不仅装有空调,车厢内还有动态地图、LED灯、摄像头,鼓形设计也让车体显得更加宽敞明亮。 长客公司海外业务部经理王怀丰介绍说,为满足巴西客户要求,所有列车车厢内外都进行了特殊设计,并在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巴西人的风俗文化、历史传统,融入巴西的文化元素。 里约地铁4号线负责人佩德罗·奥古斯托告诉新华社记者:“我们对与中国的合作非常满意,这些都是非常出色的列车,大大增强了里约地铁的运营能力。” 曾隶属于里约市的尼泰罗伊与里约隔海相望,由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不少人选择把家安在尼泰罗伊,在里约上班。两地高峰时期交通拥堵,大部分上班族每天乘坐渡轮通勤。 这些渡轮中有不少显得非常陈旧,有的甚至已运营60多年,但有一艘漂亮的蓝色渡轮格外显眼,这就是中国生产的“面包山”号。 每天往返于里约与尼泰罗伊的银行家马西奥说:“今年(中国)新船投入运营后,我每天都希望赶上这班,坐在里面让我一天上班都有好心情。” 的确,“面包山”号内部宽敞,设施现代,饮水机、卫生间、卖饮料和点心的吧台、残疾人专座、盲人专用道、自行车架等一应俱全,而且这艘船还是里约-尼泰罗伊渡轮中唯一配有空调的。 船长奥斯瓦尔多说:“这是条不错的船,驾驶起来感觉很好,而且安全性高。这条船与其他渡轮不同,它要求驾驶舱内必须有两名工作人员,所以非常安全。” 让巴西人满意的渡轮背后,是中国工程师们辛勤的工作。负责制造“面包山”号渡轮的中海工业有限公司英辉南方造船厂工程部副经理彭亮介绍说,渡轮交付的第一年,中国工程师们每天随船运营,遇到问题及时沟通。由于渡轮平时停靠在尼泰罗伊一边,几名中国工程师来这里两个多月了,都没时间到对岸的里约去游览。 “面包山”号目前仅在早晚高峰期各往返3趟,不少乘客因无法赶上这班渡轮而遗憾。不过,里约州政府共向中国订购了7艘类似渡轮,这些渡轮将陆续从中国运抵里约,为里约和尼泰罗伊两市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 走进位于尼泰罗伊海滨的双语学校校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会用中文对记者说声“你好”。校园由巴西帝国时期的公主府改建,漂亮的淡黄色建筑、白色的门廊如今被中国结、红灯笼装点,丝毫感觉不到风格上的冲突。 “你的名字是什么?你的中文名字叫什么?”“我叫韩家瑞。”“我叫莫曼妮。”来自河北大学的研究生志愿者蔡兆亮正在给巴西学生上中文课。 除了汉语语言学习,老师们还开设葫芦丝、中国象棋、书法等课程,在体育课增加踢毽子、太极拳等项目,此外还组织学生观看中国民乐演出、在学校举办中国古代体育图片展,让学生们在文化层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为了给巴西学生上中文课,志愿者教师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在这所公立中学,很多孩子不会英语,志愿者们经常需要借助当地教师的翻译。此外,从里约到尼泰罗伊上课,乘公交要两个多小时,几名志愿者经常凌晨4点多就要起床。 不过,在这里任教的志愿者李苏甜珂说:“看着这些孩子一天天在进步,很有成就感,自己也就不觉得太累了。”菲律宾bg视讯官网网址应用发表《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在重庆,全市所有贫困户中,因病致贫比例超过30%。在新一轮精准扶贫中,为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负担,重庆市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开始为全市建卡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
据中华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宋志强介绍,“中华敬老志愿服务工程”旨在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创建社区敬老爱老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凝聚政府、社团、企业、专业服务队伍等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呈现出程度高、速度快、高龄化突出等特点,独居老人、空巢家庭等急需照顾的人群逐年扩大。 目前,敬老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已成为中华志愿者协会的品牌项目,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社会组织示范项目。在民政部、全国老龄委支持下,“中华敬老志愿服务工程”今年初在北京启动,北京市右安门、鲁谷、西便门、西罗园等街道和社区已建立了中华敬老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