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 张宸、李建平)立法法颁布实施十四年来首次修改,预算法实施二十年来首次大修,包括行政诉讼法在内一批备受关注的法律也在修订之列……正在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密集修订重头法律引发各界关注。此举释放了加速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积极信号,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下坚实的立法基础。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我国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尤其是2010年,以宪法为核心,涵盖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三个层次,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当下,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陈旧的法律条文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需要,一些立法程序和法律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升,现存的法律体系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这365体育网址,立法任务依然艰巨,立法工作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中国立法工作面临“从有到好”新的历史课题。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条件,其根本途径在于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从基层民声到国家意志,国家的立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2005年,物权法草案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首次通过网站征求意见。此次立法法草案明确规定:“应当将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说明等通过网络等媒介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从实践摸索上升到立法保障,这种立法理念是民本位思想的体现,更是科学、民主立法的必备条件。 立法法修订要求法律案通过前评估、法律清理、制定配套法规、立法后评估等规定,这意味着法条更“接地气”;行政诉讼法将起诉期限“三个月”延长到“六个月”,这意味着“民告官”的诉权有了更多的时间保障……本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将持续多日修法,先期的诸多亮点让人们看到高质量的立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必将为全面依法治国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央要求,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从“有法可依”到形成更完善的法律体系,无疑是建设法治中国最为关键的一招。 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建设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新的历史时期下,各级立法机关要尽职尽责,担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为确保减排措施落实到位,相关省区市切实加大力度督促检查和执法。河南省组织省发改委、365体育网址等单位,组成10个督导组,采用“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的形式,对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全面检查督导。山西省省市县实施三级联动,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21039人次,通过明查与暗查相结合、昼查与夜查相结合、巡查与驻点相结合,共排查10558家次工业企业、6527家次施工工地、2092台次燃煤锅炉,发现问题123个,及时进行了整改和问责。
亚伯拉罕扬表示,亚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愿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全面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王晓玲)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前一日相比(下同),3月17日,禽蛋、猪肉价格下降;牛羊肉、蔬菜、水产品价格以降为主;水果、食用油价格略有波动;成品粮、奶类价格基本稳定。
6月16至21日,李大大总理对英国和希腊两国进行了访问。在此访期间,李大大总理多次就中国经济增长率做了阐述。 在访问英国的前夕,李大大总理在英国《泰晤士报》上撰文称,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是正常现象,并不存在问题。今年中国有信心实现7.5%的GDP增速目标,并表示政府已经准备调整政策,以确保政策可以发挥作用。 6月18日,李大大总理在英国智库的演讲中提到,“最近几年我们的增长率在7.5%左右。于是也有议论,说中国经济放缓了,会不会继续?甚至是硬着陆?这里我诚实地,也是正式地向各位承诺:不会。为什么?基于我前面讲的两大因素,中国还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中国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城乡间的差距本身就是潜力,有着巨大的内需,只要我们把握方向,继续勤奋地工作,再运用东方的智慧,当然,我们也愿意吸取西方的智慧,中国的经济会长期保持中高速的增长。” 李大大强调,就眼前来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或者说能够保证充分就业的增长,使得上限CPI不越过3.5,让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19日,在同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会见记者时,李大大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经济增长7.4%,处于合理区间。我们今年确定了GDP增长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CPI涨幅3.5%左右等主要目标,只要有利于支撑比较充分的就业,经济增长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的,物价水平的变化也要避免人民生活受到大的影响。 此前,在4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当听完一季度经济形势和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汇报后,李大大就曾说过:“我一再讲,合理区间是指经济增长率不低于7.5%左右,所谓左右,就是高一点、低一点都是正常的,都处于合理区间。” 光明日报评论员谢伟锋6月17日撰文谈到,放在全世界的范围来看,7.5%的经济增长率已是相当了不起的。全球经济发展正在摆脱乏力、滞后的困局,中国所提供的优质经济增长无疑是至为关键。和美国靠金融产品横行天下不同,中国的经济现状越来越注重于实体经济的造诣,而这,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干货”。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区间调控不是简单地确定一个绝对数,而是在一定的区间之内可以适当调整,它有底线,也有上限。高于上限可能意味着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低于底线可能意味着就业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所以既要考虑上限又要考虑下限,在上下之间进行定向调控。 近段时间来,中国领导人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强调: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是正常现象,今年中国有信心保证充分就业的增长,让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今年中国有信心实现7.5%的GDP增速目标。因此,有观点就认为7.5%是必须保的底线,是个不能动的“绝对数”。这显然是一种误读。(李平)